方向标

  • “智能体为中心”网络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及趋势展望

    杨立;王喜瑜;段向阳;张诗壮;谢峰;

    文章首先阐述6G移动AI时代新挑战,涉及未来网络和AI大业态战略竞争新需求,企业数智化平台体系如何赋能创新,如何引导网络AI融合发展等。接着阐述6G无线网络“智能体AA为中心”的6大网络体系特征和6大能力特征,它们既是网络AI融合的技术基础,也是6G网络设计新目标。文章重点研讨面向6G网络AI融合的“智能体AA为中心”网络技术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再进一步展望6G网络AI融合3大趋势特征。最后倡议业界共同构建更绿色开放的网络AI技术产业体系,促进全球智能网络服务健康发展。

    2025年02期 v.19;No.106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主题聚焦:5G-A/6G网络一体化演进

  • 5G-A解锁数字密码,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杜加懂;张天静;

    5G-A作为5G的演进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通过系统研究5G-A标准演进、网络建设及应用探索情况,深度剖析5G-A规模发展面临的技术、生态、商业三重发展阻碍,并给出具体发展建议,有力支撑构建多方协同的5G-A发展体系。

    2025年02期 v.19;No.10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智能超表面的通感一体组网技术研究

    赵明阳;刘秋妍;李福昌;姚赛彬;蒋振伟;

    通感一体不仅是一种全新的5G-A业务,也是6G网络六大典型业务场景之一。在非视距场景下,通信覆盖是影响感知精度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智能超表面的通感一体组网架构,旨在通过智能化调控射频模拟信号传输,重构无线信道传输特性,增强非视距场景下的通信信号和感知信号在无线空间的传输能力和干扰协调能力,以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式提升通信网络深度覆盖能力和感知探测精度。最后,开展通感一体典型场景基于智能超表面辅助网络的系统级仿真评估,协同优化基站和智能超表面部署位置,验证智能超表面可有效提升感知精度。

    2025年02期 v.19;No.106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Agentic-AI的下一代核心网

    童文;彭程晖;霍玮;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构建的新一代核心网架构,称为智能体网络(Agent Core Network,A-CORE)。该架构基于Agentic-AI技术,利用多智能体协同、智能化接口、共享核心组件和生成式网络,能够根据用户意图,一体化定制包括网络功能和第三方应用功能的工作流,自主部署并执行相应的端到端生成式网络。同时,A-CORE通过环境感知、自反思与优化,确保用户体验和极致的能效表现。基于A-CORE,运营商有望回归到应用服务供给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服务体验,实现6G智能互联愿景。

    2025年02期 v.19;No.106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5G-A/6G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刘颖慧;张振江;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全面提升了用户的网络体验、加速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但仍然无法满足部分场景下的大带宽、低时延和低功耗等要求。因此,能力增强的5G-A技术得到了更多行业关注。文章对比5G、5G-A与6G网络的关键能力指标,分析5G-A/6G一体化推进必要性。另外,结合行业需求,选取4个典型应用场景,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案例,并提出各场景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文章总结5G-A/6G的标准与产业生态进展,对后续技术演进进行展望。

    2025年02期 v.19;No.106 32-3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面向6G的区块链技术研究

    周盈君;高音;魏一然;

    5G网络具有覆盖广、传输速率高、通信时延低、支持海量连接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安全短板。与5G相比,6G将带来新的场景需求和新的技术,因此会带来新的安全需求。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隐私保护的技术工具,可以自动实现可信的数据交易,并且不可逆转。因此,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协助解决6G系统中的安全问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文章分析6G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应用场景,对融合架构及接口流程展开研究,为未来区块链与6G融合的标准化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9;No.106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专利数据的5G-A/6G技术创新态势研究

    陈宇超;孟子山;周远敏;

    文章以全球5G-A/6G专利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通过对专利申请趋势、地域特征、创新主体分布等维度的数据深度挖掘,揭示当前5G-A/6G的产业发展现状、竞争环境,以及主要创新主体的布局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相关专利进行技术解读,获得关键技术主要创新手段等情报信息。通过文章的分析,以期对5G-A/6G创新主体明晰研发方向、规避研发风险、提高研发起点、优化研发资源配置等研发创新活动提出决策支撑建议。

    2025年02期 v.19;No.106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5G-A和AI融合3GPP标准进展及6G智能内生阶段性推进策略探究

    王梦涵;杨立;朱进国;

    5G-A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18已正式冻结,6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预计将于2030年之前完成。5G-A系统和AI的融合属于外挂式,仅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和特定用例,不具备通用性和泛化性,未来6G系统支持智能内生基本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由于各个厂家院校在业态定位和技术积累等方面的差异,大家在6G智能内生产业发展和标准化路径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共识。为了促进未来从5G-A网络智能化到6G智能内生的平滑演进,文章基于最新业界技术和标准化进展,探究研判可阶段性迭代且成功落地的6G智能内生推进策略,从而实现和AI技术深度融合的6G系统提质、增效、降本、拓收。

    2025年02期 v.19;No.106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有源RIS与DF中继分别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比较分析

    罗丽平;严腾;

    有源RIS通过主动放大反射信号,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为了定量比较有源RIS与中继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性能增益,从理论上研究有源RIS和DF中继分别辅助通信系统传输时的传输速率和能量效率,推导出反射单元数量的理论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当反射单元数量满足导出的理论条件时,有源RIS辅助的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优于中继协作传输。此外,为提高通信系统能量效率,采用牛顿法求解出最佳反射单元数量,以达到最小化系统总功耗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RIS反射单元数量为最佳值时,有源RIS辅助的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优于DF中继。

    2025年02期 v.19;No.106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技术广角

  • 面向软件供应链的安全治理体系研究

    郭新海;徐雷;郑涛;张曼君;葛然;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数字化推进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近年来软件供应链的安全事件频发,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企业安全和个人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分析当前形势下软件在供应链全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软件安全治理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研究软件安全治理的相关技术,构建了涵盖软件资产管理、API梳理和风险知识库等能力在内的安全治理体系,实现软件资产的安全可控,更全面地保障软件资产的安全。

    2025年02期 v.19;No.106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高效的车联网分组联邦学习框架研究

    江荣旺;梁志勇;程亮;杨明;

    当联邦学习应用于车联网时,面临着安全、隐私和通信量大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具有隐私增强的车联网分组联邦学习框架。该框架有效利用路侧单元的算力,对车辆进行分组,然后选择合适的车辆进行联邦学习,以这种方式确保联邦学习的高效性和高准确性,同时减少通信开销,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方案不仅减少通信开销,而且有助于防止自恶意车辆的模型参数的收集。安全和性能评估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高隐私和操作效率。

    2025年02期 v.19;No.106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本期导读

    <正>6G是面向2030商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将6G视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大研发投入,全面铺开6G研发布局。2023年6月国际电联ITU-R发布了6G愿景《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明确提出了6G六大典型场景、四大设计原则和十五项技术指标,形成了6G的发展愿景。2024年底3GPP分别在SA1和TSGRAN工作组立项了6G用例与服务需求、6G场景与需求两个研究项目,2025年是启动标准技术预研工作的元年,预计2027年正式启动商用标准制定工作,初步计划在2029年3月Rel-21形成第1版可商用的6G标准。

    2025年02期 v.19;No.10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信息

    <正>征稿信息《信息通信技术》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英文科技期刊(CN11-5650/TN,ISSN1674-1285)。本刊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3级期刊、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精品科技期刊方阵,并被中国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等国内主流数据库收录,被日本JST数据库收录。

    2025年02期 v.19;No.106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